3月4日,由来自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所、江南大学的专家和学者一行参观了SCBE。路延笃教授、辛一研究员陪同参观,汇报了SCBE在仪器设备、经费投入、对外交流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工作。之后,专家组一行还参观了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当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刘天中研究员为广大师生做了精彩报告《微藻生物技术——机遇、挑战与研究进展》。与来自于海洋学院、食品学院和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报告围绕微藻生物技术的机遇、挑战与研究进展进行。刘天中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微藻产业的机遇:微藻作为一种光合自养微生物,其生物量的理论产率是高等植物的10-50倍;微藻对于水体的耐受力很强,可以在淡水、咸水、海水及废水中培养;此外,微藻的代谢产物组成丰富,含有多种油脂、蛋白质和糖类。因此,微藻可应用于构建固碳、能源、食品三位一体的集群性产业,例如植物蛋白与人造肉、微藻基与植物油、功能营养食品与医药、水产饲料与水质调控等。
除了机遇之外,刘天中研究员也指出,成本问题仍是制约微藻生物技术应用的关键瓶颈。而藻种选育、培养技术、工程化技术为这一瓶颈的突破提供了可能。围绕着优良工程性状的真核丝状产油微藻——黄丝藻全产业链条的开发,刘天中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组在种质选育、高效培养工艺优化、高值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尤其是贴壁培养方法为突破了传统的大水体悬浮养殖模式、大幅提高了培养效率,具有节水、节能和易于采收的优势。
报告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会后,刘天中研究员和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刘天中博士、研究员,、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燃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海洋科学》副主编。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微藻生物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开发。包括:1.微藻种质工程:发现和系统研究了高产油黄丝藻,提出丝状工程微藻的概念;2.微藻合成生物学:首次建立了黄丝藻的多基因遗传转化平台;以三角褐指藻为例,成功实现了三角褐指藻异养改造;3.微藻高效培养技术与微藻固碳:提出并建立了微藻生物膜贴壁培养技术,建立了微藻烟气固定CO2技术;4.微藻高值化:建立了微藻异养培养技术,实现黄丝藻/酵母高密度异养生产omega-7脂肪酸,建立了雨生红球藻高效培养产虾青素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近十年来主持承担了包括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与Boeing、Total及国内多个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Algal Research、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等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